您的位置:阳谷信息港 » 阳谷新闻 » 正文

聊城张秋:时间遗落的秘密

信息来源:新华网山东站     时间:2018/10/30 18:29:00     阅览:159人次


张秋古运河镇水水牛



古镇砖雕



运河古桥

      “张秋”这个名字明末就有了,这个运河古镇,明清时期曾是一个很大的“港口城市”。出山东聊城城区沿聊阳路南下近40公里到达阳谷县城,再沿一条宽整柏油路朝东偏南方向行近20公里,便可来到者来到当年大运河上重镇——张秋。走在小镇的街道上,古旧的青砖瓦房不时映入眼帘,不远处,古运河像位饱经沧桑的老人,静静地凝视着古镇的变迁,丝丝细风掠过水面,河水泛起涟漪,甚是有趣。

      张秋镇宋元时期名叫景德镇,明朝弘治七年,运河决口淹没了景德镇,后来改名安平镇。“也有说张秋曾名为‘涨秋镇’,因为秋天河水容易涨,张秋镇经常受洪涝灾害。”明朝末年,河道经过治理,秋天不再洪水肆虐,涨秋镇更名为“张秋镇”。

      走在张秋镇的街头,随便问几位老居民,几乎都知道当年张秋城有“九门九关厢”、“七十二条街、八十二胡同”之说。像运河岸边的其他城镇一样,流传至今的张秋街道名称,也有很多是以其全盛时期交易商品的名字命名的,比如柴市街、果市街、纸店街、针线街、竹竿巷、针市街等。

      家住距离运河不过十米的一位老人告诉我们,他们家已经多代居住于此,祖辈曾借运河之便做小生意谋生。当年,像他的祖辈一样在附近经营货栈、客栈、茶肆等生意的店家,在几里地长的运河两岸密集分布,而今,当年的老行当都难觅踪迹。

      位于运河张秋镇段北部有一座石桥,因为石桥附近原来即为一处运河渡口,又称“古渡石桥”。这座石桥建于建国初年,其材料基本为原来古渡口石料或者周边所拆建筑的石构件。石桥上除少数碑刻、石狮在文革期间遭受破坏外,护栏、石板看上去还都十分精美,桥边望柱的柱头,有多面体、桃形和卧式鼓状等多种形式,一些栏板还带有别致的槽形图案。据当地居民介绍,这些材料多数是直接挪用牌坊上的构件,并且因为这些构件之间有凹凸对应的石槽,在拼接时,几乎没有用到其他原料。

      参观中不难发现,在张秋镇一些民居家的外墙上,还能见到一些战争年代或建国初期遭受毁坏的庙宇祠堂构件,一砖一瓦,一块条形巨石,都无不显示其材质的牢靠密实。

      浅浅的河水再也倒不出桅樯帆影,静寂的河堤再也听不见纤夫的号角,不过,张秋的繁华过往,永远不会被人遗忘。正是运河带来的经济文化兴盛,让很多皇朝大臣、文人骚客“自觉地”将张秋的荣耀都载入史册。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评论加载中...
赞助商推广链接
赞助商推广链接
发布信息 - 用户注册 - 在线投稿 - 广告投放 - 留言反馈
Copyright ©  yanggu.tv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