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阳谷信息港 » 阳谷新闻 » 正文

山东快书保护和传承迫在眉睫

信息来源:大众日报     时间:2018/12/12 9:54:00     阅览:150人次
□ 本报记者 王兆锋 高田
    本报通讯员 王伟

  “铛哩个铛,铛哩个铛,闲言碎语不要讲,表一表好汉武二郎……”听着清脆悦耳的鸳鸯铜板敲击声,欣赏着演员生动的表演,听众一下子就能判断出这是山东快书。这种富有地方特色的民间说唱艺术,已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12月6日,由山东省文联、中国曲协山东快书委员会主办,山东省曲艺家协会、聊城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聊城市曲艺家协会承办的“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讲好中国故事”山东快书学术研讨会在聊城召开,就山东快书应如何保护和传承,进行了研讨。
聊城是山东快书的故乡
  聊城市文联主席吴文立介绍,聊城是国家文化名城,是独具魅力的江北水城、运河古都,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各门类文学艺术与聊城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聊城是山东快书名副其实的故乡:
  清道光六年(1826年),名落孙山的十多个书生在临清,共同编写了一个武松故事唱本。塑造了一个除暴安良的武松形象。这个演唱本较之民间流行的武松的故事更加系统、充实、完整,主题也更加明确。当时临清有“小天津”之称,是全国有名的商贸集散地和文化集散地,该唱本融合了临清方言、民歌和南方民歌的元素。作者之一的李长清把它带回原籍茌平,传给他的表侄傅汉章。10年之后,傅汉章在曲阜“林门会”上正式开场说书,由此,“武老二”一鸣惊人。聊城人李长清、傅汉章两位艺术大师,是山东快书的奠基人和开创者,聊城的临清、茌平两个县市是山东快书的诞生地。
  山东快书艺术大师高元钧先生上世纪四十年代曾在临清以艺谋生,名声大震。山东快书原先有很多“黄段子”。从1940年开始,高元钧致力于山东快书的语言精华工作,提高了传统节目的艺术质量,并借鉴相声、京剧等艺术,提高了山东快书的艺术表现力。1951年,高元钧在录制《鲁达除霸》唱片时,将该曲种正式定名为“山东快书”。高元钧长期在临清说书传艺,留下许多佳话。郭沫若曾盛赞他是“民间艺术的一面旗帜”;茅盾曾写下“轻敲绰板轻摇舌,既慷慨兮复诡谲。绝技快书高元钧,沁人心脾如冰雪”的诗句。高元钧最重要的代表性节目,是长篇山东快书《武松传》。1994年,高元钧的半身汉白玉雕像安放于临清大众公园。
  聊城是山东快书的发祥地,临清在山东快书的发展史上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聊城市十分重视曲艺艺术的发展,聊城市曲艺家协会对山东快书传统艺术的传承挖掘做了大量的工作,专门成立了山东快书专业委员会,推出一批曲艺人才和曲艺精品,为繁荣发展聊城曲艺事业作出了新的贡献。目前已出版了山东快书《武训传》。长篇小说《山东快书传奇》,已经列入聊城市文联2019年度签约文艺创作员重点创作计划,争取年底完成。
传承发展遇到瓶颈
  “山东快书传到陕西后,和当地的方言相结合,又产生陕西快书,可见山东快书的影响力。曾经风行大江南北的山东快书,目前确实有萎缩趋势。现在临清会表演山东快书的人不多了。”至今仍活跃在舞台上的临清艺人刘方平说。
  在聊城市曲艺家协会副主席李贵才看来,现代多元文化的冲击,抢夺了传统艺术的受众,让传统艺术生存难、传承难。同时,“短平快”的特点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快书创作的短板,削弱了其对广大人民群众的吸引力和影响力。
  在深圳市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周思明看来,创作者视野的不够宽阔,宏大叙事能力的欠缺及思想表达能力的弱化,是山东快书的“硬伤”。
  “不少作品热衷于小叙事、微叙事,聚焦杯水风波,小情小调,缺少表现时代变革气势磅礴的史诗之作。常见的作品只热衷于讲一个生活故事,表达一些流行观念,缺乏独立思考和深刻批判。”周思明说,此外,业内对山东快书本体艺术的传承和创新没有一个清醒的认知,不少作品形式大于内容,流于脸谱化、形式化、复制化,缺乏新颖独特的作品,尤其是缺少现实题材精品力作。
  一个典型的例子是,山东快书又被称为“说武老二的”,这是因为《武松传》是山东快书的代表作品,一代又一代山东快书代表演员,都因演唱《武松传》而成名。但一部作品走天下带来的一个后果是,如今山东快书面临着无优秀剧本可演的困境。中国曲协山东快书艺术委员会秘书长、山东省曲协副主席阴军认为,山东快书目前遇到的最大困难就是作品的问题。创作出来的山东快书新作品大多是“一锤子买卖”,能够让观众眼前一亮的新作品还是太少了。“山东快书创作难度很大,台词需要合辙押韵。山东快书是以故事见长的一种艺术表现形式,包袱笑料只是其中的一个辅助,所以编故事写剧本需要一定的功底。”
力推传承与创新
  与会专家认为,艺术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于魁智在西方国家演出京剧,场场爆满。像苏州评弹、二人转,很多外国人很欣赏。我们不应该妄自菲薄,而应该深入挖掘整理传统的艺术,融入现代元素,使之发扬光大。
  据了解,目前山东快书在聊城各县(市、区)不少地方依旧活跃,一些有责任心的快书艺人为了这门艺术更好地传承下去,义务开展一些教学活动。李贵才在冠县推进曲艺进校园,连续三届免费培训上榜大学生,并把冠县的部分非物质文化遗产带到了韩国,受到当地人民的喜爱和赞赏。临清快书艺人孙长文、刘方平、刘旭东,高唐的刘新民、赵勇武,茌平的刘恒江、梁伟,阳谷的常善良,东阿的张金起等都是山东快书的传承人,并活跃在聊城的每个县市,以传统收徒与现代教学相结合等形式,传承与发展着山东快书。
  今年,山东省文联、中国曲协山东快书艺术委员会也面向全国举办了首届山东快书汇演,推动山东快书艺术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聊城市文联、曲协也通过多种形式,力推山东快书在聊城的传承创新。
  有专家希望,通过“山东快书传承与保护”立项、培养年轻演员、革新传播渠道,适应新的文化载体、定期举办曲艺快书大赛等形式,推动山东快书的发展。
  在周思明看来,山东快书要实现大发展,要在自觉传承传统的基础上锐意创新,要勇于和舍得清除“门户之见”,避免墨守成规。同时,要以现实主义的姿态,让目光凝聚于现实生活,深切体察人民的喜怒哀乐,关心时代的动态和发展。创作者一定要抓到时代的痛处,挠到社会的痒处,触摸到百姓心灵的深处。要积极反映波澜壮阔的时代风云,不仅让观众开心,还要让他们动心,作品不仅要立得住,还要叫得响,传得开。同时,要努力拓展视野,走出齐鲁大地,登上更高的舞台。
  “举个例子,深圳是个移民城市,北方人不少,山东人也不少,但山东快书几乎看不到,希望以后这样的情况能改变。”周思明说。
  记者了解到,下一步,聊城市文联联合山东省曲协、山东省艺术研究院,在聊城大学设立曲艺学研究所,争取早日在日常开设曲艺学这门学科,使曲艺无学的局面得以突破。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评论加载中...
赞助商推广链接
赞助商推广链接
发布信息 - 用户注册 - 在线投稿 - 广告投放 - 留言反馈
Copyright ©  yanggu.tv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