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阳谷信息港 » 阳谷新闻 » 正文

同样要招安,宋江为做官,武松则不同

信息来源:网易     时间:2021/6/27 5:09:00     阅览:70人次


武松血溅鸳鸯楼,杀了张都监满门,来到孔太公庄上,正遇见宋公明。二人在孔太公庄上待了数日,期间,有过一段对话:
    宋江要往清风寨去投小李广花荣,武松欲往二龙山投鲁智深、杨志入伙。武松说:“天可怜见,异日不死,受了招安,那时却来寻访哥哥未迟。”宋江道:“兄弟既有此心归顺朝廷,皇天必佑。若如此行,不敢苦劝,你只相陪我住了几日去。”
    后来二人分别的时候,又有一段关于招安的对话:宋江道:“如得朝廷招安,你便可撺掇鲁智深、杨志投降了。日后但是去边上,一刀一枪,博得个封妻荫子,久后青史上留一个好名,也不枉了为人一世。”
    由此可见,梁山一百零八条好汉,最先提出受招安主张的并非后来梁山的老大宋江,而是杀人不眨眼的魔王打虎武松。只是后来武松改变了人生追求,当宋江再次提出招安的时候,他第一个站出来反对。这里不讨论武松为何毁了三观,而是要说一说武松和宋江的招安思想有何本质区别?
    先说武松的招安主张,武松主张接受招安是从公而论。是站在国家利益的高度,有大局意识的。武松主张接受招安的目的,用今天政府工作报告中的常用语说就是,为社会的发展做出新的更大贡献。武松是具备这个能力的,最起码做郓城县或者阳谷县、清河县公安局长绰绰有余。一听说武局长在此,谁还敢动歪念邪心?自然社会清平、百姓安居。
    武松最开始提出接受招安的主张,应该是对前途和未来充满乐观和自信的。后来渐渐看清了形势,加之受环境的影响,又有鲁智深、杨志的启蒙,渐渐地改变了接受招安的愿望。鲁智深的一句话便戳破了他对未来美好的憧憬:“只今满朝文武,多是奸邪,蒙蔽圣聪,就比俺的直裰染做皂了,洗杀怎得干净?”因此,当宋江执掌梁山之后,重提招安时,他便第一个跳出来反对了。
    再说宋公明的招安主张。宋公明主张接受朝廷招安,是从私的角度出发。就像他劝武松时说的:“博得个封妻荫子,久后青史上留一个好名,也不枉了为人一世。”可见宋公明主张招安的目的是为了自己以后能够青史留名,不枉为人一世。说白了是想当官,是想“为国家臣子”。所以在晁盖等人第一次请他上山入伙的时候,他毫不留情面地说:“这个不是你们弟兄抬举宋江,倒要陷我于不忠不孝之地。若是如此来挟我,只是逼宋江性命,我自不如死了。”他把上山看成是很丢脸的事,是不忠不孝之举。在他的眼里,只有当官才能青史留名。
    宋江为了当上国家臣子,一心要走招安的道路,甚至完全放弃了自己的立场,走的是极端妥协的路线。就像他劝武松时说:“如得朝廷招安,你便可撺掇鲁智深、杨志投降了。”是纯粹的投降主义者。朝廷第一次派陈宗善前来招安,人还没到呢,宋江便大喜,与众人道:“我们受了招安,得为国家臣子,不枉吃了这许多时磨难!今日方成正果!”还是吴用有些远见:“论吴某的意,这番必然招安不成。纵使招安,也看得俺们如草芥。等这厮引将大军来到,叫他着些毒手,杀得他人亡马倒,梦里也怕,那时方受招安,才有些气度。”
    果然不出吴用所料,朝廷诏书上尽是些唬吓的言语,黑旋风扯了诏书,招安宣告失败。宋江又埋怨起来:“虽是朝廷诏旨不明,你们众人也忒性躁。”意思是,我这次没当上官,都赖你们!吴用看不过去了,直言道:“哥哥,你休执迷!招安须自有日,如何怪得众兄弟们发怒?”
    综上所述,武松的招安路线是从公论,想为国家做些事情。后来看透了世事,便放弃了招安主张,不仅放弃,还第一个反对。他最后不愿为官,选择在六和寺出家为僧。宋公明的招安路线是从私论,想要自己当官,在郓城县当县长秘书的瘾还没过够。他一心想要做朝廷的命官,权欲熏心,连智真长老送他的四句偈语“当风雁影翩,东阙不团圆。只眼功劳足,双林福寿全”也都忘得一干二净了。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评论加载中...
赞助商推广链接
赞助商推广链接
发布信息 - 用户注册 - 在线投稿 - 广告投放 - 留言反馈
Copyright ©  yanggu.tv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