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访特色村:阳谷七一村现存完整明清建筑群 村民盼望重现商业盛景
信息来源:中国聊城政府网 时间:2016/12/30 14:18:00 阅览:209人次
阳谷七级镇坐落于京杭大运河沿岸,明清时期,是一个商贾云集的集贸重镇,因古运河码头曾建有七级台阶,故而得名。当时七级古镇分为东西两部分,镇上有六门、四关、十四街,街分六纵八横。
老七级镇原为大镇,后分为七一村、七二村和七三村,现在的七一村所处位置便是老七级镇的镇中心。现存的完整明清古建筑群主要集中在七一村,至今仍有一条保存完整的古街。
七一村因运河而生,当年商贾云集,商业繁荣,其承载丰富多彩的运河文化至今是史学界的典范。
古街道风韵犹存 见证当年商业繁盛
黄昏时分的青石板路显得古朴静谧,昔日商贾云集的老街道已成时代印记。不过,徜徉其中,你可以肆意想象当年的繁荣景象。七级运河古街,一条保存最完整的明清老街道。
在一块石碑上,对七级运河古街有详细的记载,它始建于明代,与七级码头相连,街面为石板路,东西街长220米,南北长300米,宽4至6米,明清两代重要的商业街区,现保存明清、民国及文革时期建筑22处。
青砖堆砌,典型的明清木板门,历经风雨,老建筑几经后人翻修,古街渐失原始风貌,但保留至今的老商铺可以见证曾经的商业繁荣。古街最西头有一家食品铺,狄家药铺、翟家酒坊、翟家祠堂等均坐落于此。
在古街西侧地面大约四五平米的区域,覆盖一块厚厚的透明玻璃,自上往下看,像一口枯井,底部有少量积水。但这并不是井,原来,原滋原味的明清石板路隐藏在地下,游人只有透过玻璃才能仔细端详。
沿街西行,便看到狄家药铺。这家药铺颇有来历,相传为明初从山西省洪洞县迁徙来的狄贵馨所建,他出身中医世家,选择在商业繁华的七级镇做生意。后来,狄贵馨定居在此,传宗接代。
今年83岁的狄振生便是药铺主人的后人。狄振生听父辈讲,这家药铺始建于乾隆年间,到了他的爷爷狄大光,铺面成最大规模。不过,到了狄振生,他选择教师这个职业。至此,药铺便无人经营。
狄家药铺曾红极一时,可以说是七级古镇商业繁荣的一个历史缩影。和狄家药铺同时期的老铺在七一村还有二十余处,大致在文革过后,这些老铺无一例外开始没落。不过,古韵犹在。
粮码头保存完好 漕运皇粮途经此地
沿街继续西行,尽头便是七级码头。在历史上,七级是粮食码头。明清时期,七级码头是莘县、阳谷、东阿、范县等地漕粮北运的起始地,官府征收的粮食都要先运到七级,然后从七级装船北运至京城。
据史料记载,七级码头附近有五个仓廒,除了莘县、阳谷、东阿廒外,还有肥城和平阴廒。由于古码头的使用年限较长,对它的具体历史年代,史学界至今没有定论,仍是一个谜。
不过,在《中国古今地名大词典》有记载:“七级曾名毛镇,北魏时(386年——557年)因有古渡称七级渡,又因渡口有七级台阶,故名七级。”有渡口便有河流,据考证,七级段运河的开通有可能是直接运用了这条河道。
便利的交通条件,七级成为漕运皇粮进京必经之地,商业自然繁荣,同时,吸引了不少名人雅士在此停留。相传,乾隆皇帝下江南途径此地,曾下榻三次,并走过这十七级台阶。
另据记载,明代万历年间,因为自江西赴京赶考以及中进士后到南京任礼部侍郎,汤显祖曾经多次在七级停留,帮助当地百姓求雨,还写了四五首长诗,足见当时七级古镇的繁荣景象。
七级码头由石砌台阶状慢道、顶部平台及台阶下夯土平台三部分组成,总高度四米左右。其中,石砌台阶状慢道是渡口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目前这三部分中保存最完好的,它由中部台阶和南北两侧斜坡状边石构成。
中部台阶共17级,南北宽4.9米。值得一提的是,随着大运河的航运功能废弃,七级码头曾长时间淹没地下。直到2011年,文物部门对码头遗址进行了全面发掘,十七级台阶才得以重见天日。
为何曾长埋地下?据考证,咸丰五年,也就是公元1855年,黄河泛滥,改道至聊城,将运河切断,致使大运河聊城段全部断航,随着泥沙淤积,七级码头被掩埋,直到2011年被重新发掘。
两家百年老茶馆?勾起村民无尽回忆
还原当年商业繁荣,有两处百年老茶馆不得不提。回到古街东侧十字路口处,西北角便是其中一家。 这家茶馆有 “一碑担两间”的说法,由于位置优越,当年生意很红火,来往商人都会到此品茶歇脚。
这家茶馆有两间,中间是大梁,正下方埋着一座石碑,石碑正好处于中间,便有“一碑担两间”的说法。另外,“一碑担两间”又取“一百单两间”谐音,大意为,面积虽小,但很宽敞。
相传,这家茶馆始建于乾隆年间,一直营业到1980年左右,后来,茶馆主人高氏的后人在里面开了一家小杂货铺,大约十几年,后搬离,店铺废弃。现在高家茶馆俨然一副破败景象,房屋塌陷,只有一扇木板门还算完整。
紧挨高家茶馆的是两间杂货铺,主人是今年72岁的老人狄瑞庆。计划经济时期,狄瑞庆将两间店铺出租,每间每月收租二十几块。在当时,狄瑞庆应该算不折不扣的土豪。
狄瑞庆回忆,杂货铺经营产品丰富,油盐酱醋,烟酒糖茶,肉类食品,应有尽有,每月收完金,他都来买肉。那时,买东西不像现在的自由市场,村民素质都很高,自觉排队,门前经常有长长的队伍。
以十字路口为起点,继续北行,大约两百米,东侧便是第二家茶馆,村民称之为“朱家茶馆”。在村民有限的记忆里,茶馆最后的主人叫朱保成,此人已去世近三十年。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朱家茶馆生意最红火。
78岁老人任振贵回忆,他十来郎当岁的时候,这里还是集市,十里八村的人来赶集,被挤得根本迈不开脚,朱家茶馆生意最火爆,茶水一分钱一壶,老板忙不过来,便雇人送水,两分钱一桶。
后来,集市搬迁,茶馆的生意逐渐冷清,后人无心经营,就此落魄。透过木板门缝隙,可以看到,地面堆积了厚厚一层尘土,墙根下摆放着木锨等农具。任振贵说,朱保成的后人早在十几年前就已搬离,茶馆荒废至今。
除两家茶馆,老街区还有人民公社化运动时期的历史烙印,由于七一村是老七级镇的镇中心,供销、邮电、税务等部门均设立此处,且建筑保存完好,对60、70年代出生的人来说,满满都是儿时的回忆。
老建筑亟待修复 重现繁荣盛景可期
七级古镇,繁盛一时,时光辗转,韶华已逝。至今能让当地居民津津乐道的当属当年商业繁荣景象,尽管他们的记忆仅仅定格在最近的几十年。对于消失的片段,可以重现吗?
对于明清老建筑,七级镇保存得比较完整,尤其是七级码头遗址,政府部门进行了原汁原味的保护和还原。同时,在古运河的原址上设计建造古镇,雏形初现。漫步运河边,随处可见拔地而起的韵味十足的建筑。
为延续传统村落的文化根脉,留住乡愁记忆,阳谷县七级镇做了不少努力,编制保护发展规划,多种渠道筹措改造资金,全力开展传统建筑保护修缮,力图保护和体现农村历史文化以及乡村风貌特色。
不过,当地居民显然有更高的期待,比如,在老建筑方面,整体还算完整,但由于年久失修,看上去过于破败,不少房屋已经散落,甚至塌陷。内部也比较混乱,建议进行修补还原。
能重现当年繁荣吗?可以做乡村旅游吗?七一村不少村民纷纷提出建议。“修好老房子,可以考虑考虑发展旅游了,现在的老街道实在有些冷清,和以前真是没法比啊!以前可热闹了。”任振贵老人说。
重现商业盛景,值得期待。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评论加载中...
赞助商推广链接
半月谈阅读排行
- 阳谷县人民政府关于防空防灾警报试鸣的公告
- 公费!阳谷27人!_聊城市
- 秋雨寒气突袭阳谷!
- 1576套!阳谷2021年棚改清单!_改造
- 阳谷以“布”命名的大布乡和大布村的来历
- 县政协视察阳谷县中心医院新院区建设情况
- 阳谷家长速看!这笔费用可全额退
- 升了降了?阳谷县最新房价!……_均价
- 每人5000元!阳谷这些孩子有补助!
- 聊城市阳谷县人民法院最新发布!2021年第六批失信被执行人
- 阳谷:做实做细提级监督 着力破除基层监督难题
- 武松故里阳谷+东阿影视城至尊豪华2日游,夫妻同行仅需99元_新浪...
- 阳谷加强工业企业夜间监管|生态环境_新浪财经_新浪网
- 聊城文化遗产|阳谷文庙
- 从盐制品到盐产业 探寻从历史深处走来的阳谷盐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