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古代红玉的别称及文化内涵一览

来源:翡翠-合作伙伴 时间:2025-04-01 13:40:41

揭秘古代红玉的别称及文化内涵一览

引语:红玉——跨越时空的文化瑰宝

在中华文明悠久的历史长河中玉石一直被视为天地精华与文化传承的关键象征。其中红玉以其独有的色泽与深邃的文化内涵成为历代文人墨客、帝王将相竞相追捧的对象。它不仅是一种自然馈赠的珍稀矿石更承载了中华民族对美好品质的追求和对生命意义的深刻思考。从山海经中“赤玉如血”的记载到汉代宫廷中的红玉佩饰再到明清时期作为贡品进献的珍贵宝物红玉始终以一种神秘而高贵的姿态吸引着人们的目光。尽管红玉在历史中占据必不可少地位,其真正的面貌却常常被笼罩在迷雾之中。本文将深入探讨红玉的别称、文化内涵以及其在历史中的价值与地位,揭开这一古老瑰宝背后的秘密。

---

红玉古代的雅称是什么?

在传统文化中,红玉有着诸多雅称,其中最为人熟知的是“赤玉”与“丹砂”。据说文解字记载,“赤玉”是因其颜色如火如霞,象征着生命的热烈与激情;而“丹砂”则更多地体现了红玉的矿物属性,暗示其内含的高纯度朱砂成分。还有“珊瑚玉”、“赤瑛”等雅称,它们分别从视觉效果和材质特性出发,赋予红玉更加丰富的文化意象。这些雅称并非单纯为了修饰名称而是蕴含了古人对红玉美学价值和社会功能的高度认同。例如,“赤玉”常用于描述帝王礼器寓意尊贵与权威;而“丹砂”则多见于药典,用以表达其在医疗领域的特殊地位。可以说,这些雅称不仅是语言上的艺术化表达,更是红玉在历史中不断被赋予文化意义的见证。

---

古代红玉的特征

红玉作为一种天然玉石,其最显著的特征在于其鲜艳的红色调。这类红色并非单一的色调,而是由多种矿物质成分共同作用形成的复杂色系。依照地质学家的研究,红玉的主要成分为氧化铁(Fe?O?),同时含有少量其他微量元素,使得其呈现出从浅粉到深红的丰富变化。在古代红玉的采集极为困难,因为它的矿脉往往隐藏在陡峭的山地中,开采难度极大。红玉的硬度较高,常常介于6.5至7之间,这使其既适合雕刻成精美的饰品,也便于长期保存而不易损坏。值得留意的是,由于红玉的形成条件苛刻,其产量极为有限于是在古代被视为稀世珍宝。此类稀缺性不仅增加了红玉的价值,也为它蒙上了一层神秘色彩。

---

古代红玉值钱吗?

揭秘古代红玉的别称及文化内涵一览

在古代,红玉无疑是价值连城的珍稀之物。早在商周时期,红玉就已经作为祭祀天地的必不可少礼器出现,象征着皇权与神权的结合。到了汉唐盛世,红玉更是成为贵族阶层身份与地位的象征,其价格远超黄金白银。据史载,东汉末年,一位大臣曾因献上一块罕见的红玉而获得皇帝的重赏。而在唐代,红玉甚至被列为“贡品”,只有最优质的红玉才能进入皇宫,供帝王享用。到了明清时期,红玉的需求进一步扩大,不仅用于制作宫廷饰品,还成为贸易往来中的必不可少商品。红玉之所以昂贵,不仅仅是因为其稀有性,更因为它所承载的文化与精神价值。在古代社会红玉被视为吉祥如意的象征,能够驱邪避灾、保佑平安。正因如此,即使在现代社会,红玉依然保持着极高的收藏价值,被誉为“东方宝石”。

---

红玉不仅是一种自然界的奇迹,更是一段浓缩了中华民族智慧与审美的历史记忆。无论是其雅称的诗意表达还是其特别的物理特征,都彰显出红玉作为文化瑰宝的非凡魅力。而其在古代的高昂价值,则进一步证明了红玉在人类文明进程中的要紧地位。今天,当咱们重新审视红玉时或许能够从中领悟到更多关于自然与人文的哲思。

大家还看了:

精彩评论

头像 小丹尼DannyData 2025-04-01
红玉在古代的雅称 赤玉 在古代,红玉最著名的雅称便是“赤玉”。这个称呼源于红玉的深红色或鲜红色,具有特别的光泽和透明度。
头像 DeepTech深科技 2025-04-01
红玉在古代的雅称及其特征 红玉作为一种珍贵的宝石,在古代的文化和文学中占有必不可少的位置。其独到的色泽、质地和光泽使其成为众多文人雅士追捧的对象。古代红玉的雅称是“赤玉”。 在古代,红玉是一种非常珍贵的玉石,被誉为“四大名玉”之一。它的颜色呈现深红色或鲜红色,具有独有的光泽和透明度,因而备受喜爱。
头像 曹岳 2025-04-01
红玉在古代的雅称是什么?其含义与特征 在浩如烟海的古代文化中红玉作为一种珍贵的宝石自古以来便备受文人墨客的喜爱与赞誉。在古代文献中,红玉还被称为“丹红宝石”这一别称强调了红玉的鲜红色彩。
头像 陈不诌 2025-04-01
在古代,人们对宝石赋予了许多雅称,以表达对宝石的敬意和追求。下面我们就来一起探讨一下古代对宝石的雅称。 红宝石 红宝石是一种非常珍贵的宝石。

编辑:翡翠-合作伙伴

本文链接:https://www.yanggu.tv/webgov/feicuibao/1340903411.html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XX"。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编辑推荐

社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