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赞!中国这个农业大国正在努力减“肥”
从鼓足劲儿实现化肥增长,到减少化肥使用,中国这个农业大国正在努力减“肥”。2017年年末,农业部传出消息,这个目标提前3年实现了。农药使用量已连续3年负增长,化肥使用量实现零增长。
山东临沭县的一家化肥厂正经历一段艰难时光。生产车间空无一人,玻璃破碎,机器生锈,袋装的化肥散乱堆放。
县里曾经的上百家化肥厂,如今只剩一小部分存活。10年前,几乎每家化肥厂门口都有等待取货的经销商,拉货的车队排出几公里远。
全中国的化肥厂都必须面对这样的现实:这个农业大国已经在努力减“肥”。
“生产线空在那儿,一些企业只能转型和出口。”农业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副研究员金书秦告诉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2015年,中国提出“化肥零增长”的目标:2015年到2019年,逐步将化肥使用量年增长率控制在1%以内;力争到2020年,主要农作物化肥使用量实现零增长。
2017年年末,农业部传出消息,这个目标提前3年实现了。农药使用量已连续3年负增长,化肥使用量实现零增长。
“这是农业的一次转折。”金书秦这样评价。
“来个村干部,穿条化肥裤。前面是‘日本',后面是‘尿素'”
金书秦的老家在潮湿的南方农村。他小时候家里种地,尿素放在米缸里,“它是一个个颗粒,跟糖一样”,不懂事的孩子“差点放进嘴里”。化肥在那个年代曾经稀有、珍贵,为中国人填饱肚子贡献养分。
上世纪80年代的中国农村, 金书秦的长辈把猪粪和化肥混合——此举可以节省一点化肥,挑到田里去,“那时人力成本低,化肥裹在有机质里,利用率更高。”
而崔振岭的老家,当时还没用上含氮量高的化肥,替代品是氨水。每个村子都有一个大池子,飘着一股味儿,每年每家分一桶氨水,一人拉着耧,一人推着,跟种子一起埋进土里。他现在是中国农业大学资源环境与粮食安全中心的教授,常与化肥打交道。
“合成氨的发明,养活了世界一半人。”崔振岭告诉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化肥起源于欧洲,是工业革命的产物。化肥的施用让欧洲人口成倍增长,一举成为世界经济中心。鉴于化肥对人类文明的重大贡献,合成氨技术发明者获得过诺贝尔化学奖。
上世纪70年代,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时签署的第一份商业协议,是引入中国13套世界最大规模的合成氨装置。邓小平回访的最大订单,是从美国购买尿素和磷酸二胺,二者都是肥料。
中国工程院院士张福锁说,化肥养分浓度高,劲儿大,降低了劳动强度。化肥中的养分是传统有机肥的10倍以上。一亩农田10公斤的氮素供应只需要25公斤左右尿素,一个劳动力徒手半天就可以完成运输和施用。传统农业需要许多人花费几个月的时间。
张福锁目前担任了东北和黄淮海地区玉米化肥减量增效试点工作的首席专家,东北和黄淮海地区的玉米化肥减量增效是“化肥零增长”三个试点之一。
曾经,中国鼓足劲儿实现化肥的增长。化肥刚刚进入中国时,正处在改革开放前后,工业基础薄弱,化肥生产又依赖工业体系,在上世纪80年代以前,中国化学工业投资的40%、优质无烟块煤的50%、进口天然气的30%、进口硫资源的60%以上都用于化肥生产。国家还为大中型化肥厂修建了专用铁路线、输电线路、铁路和码头仓库等。化肥成为一种战略资源,一度举全国之力生产。
当时的人们穿化肥袋子改制的裤子,很多产自日本,棉绸,不吸水,印字很难洗掉。一句流行的顺口溜是:“来个村干部,穿条化肥裤。前面是‘日本',后面是‘尿素'。”
后来,中国的科学家自主创新了现代化的工业氮肥体系。1990年,中国超过苏联成为全球最大的氮肥生产国,2005年中国磷肥产量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
“我们的化肥这么快地发展,在全世界都是奇迹,其中,政策永远是第一位的,使劲鼓励。”崔振岭说。
这些对化肥业的鼓励措施,在每年中央“一号文件”中提到的,包括免征增值税、运输补贴和电价优惠。
农村墙头上最常出现的是化肥的广告。在中央气象台《天气预报》中,30多个播报地区的画面里,最多时有20个是化肥的广告。“厂商花了很多钱,说明这个很重要。”崔振岭说。
把耕地看作银行,存粮于地
2015年,中国成为全球化肥用量最高的国家,是全球平均用量的3.4倍、非洲的27倍。
辽阔的大地被化肥喂“饱”,直至不得不减“肥”。
“化肥是粮食的粮食,本身是一种养分,无毒无害,提供作物生长需要的蛋白质和氨基酸。”崔振岭说,适量使用化肥,可以让果更香、瓜更甜。但作物吸收过多,就跟人“三高”、发胖一样,抵抗力下降,“作物倒伏,产量会下降,病虫害增加,农药加重,品质也会下降。”多余的养分吸收不了,排到水中,进入地下,污染地下水,通过径流,污染河川,形成面源污染,富营养化和温室效应的形成过程中,都有化肥里的元素。
金书秦开玩笑称自己“常在粪坑里行走”,在农村见过很多“污染揪心带”:农村的河边往往最脏,农药和化肥的袋子漂着,垃圾也在河边烧掉,“生态系统局部崩溃,鱼虾不可能活了”。
“减‘肥'最直接的目标是改善环境。”化肥零增长被视为农业转型和绿色发展势必要选择的道路,为了健康,必须要“瘦”下来。
“‘化肥零增长'提出之后,我们专门测算过,从哪里开始减。”金书秦说,“发现玉米、果蔬是用化肥大户。”这是化肥减量的“主战场”之一。
据农业部统计,2003年以来,玉米种植面积增加1.84亿亩,占粮食面积增量的97%。“产量、库存量和进口量都在增长。”金书秦说,“这是很不正常的现象,说明很多玉米进了库存。”
边进口边积压库存,好粮入库而差粮入市。有农业研究者认为,原因在于进口玉米比国内玉米便宜,国内国际价格“倒挂”。
过去,中国的玉米种植主要分布在“镰刀弯”区域,由东北向华北、西南、西北延伸,状如镰刀弯,成吨成吨的化肥撒向这片土地。现在,挂在北方农村窗前屋后的玉米不再增长,它可能失去“作物之王”的桂冠,政策引向种植大豆、杂粮。
+10
相关文章
- 注意啦!今年七月要上映的这部电影有毒
- 这部电影的海报宣传,相信没几个人会不服
- 这首《稻香》让人声回到最初的美好
- 腾讯是远虑,优酷是近忧,爱奇艺网大究竟面临着什么情况?
- 罗志祥:我爱周扬青,全中国都知道
- 赵薇的豪宅,周杰伦豪宅,王菲的豪宅,却都输给了他的“皇宫”!
- 李易峰 变身牌技高手
- 汪峰退出歌王争夺,冠军内定,网友:投票器和浙卫节目一个性质
- 秦海璐和陈伟霆的姐弟恋为什么能打动观众?
- 又有一部让人哭得落花流水的同性电影上映了!
- 原创古风喜剧《孟母说》首演 轻松欢快接受国学熏陶
- 原创古风喜剧《孟母说》首演 轻松欢快接受国学熏陶
- 原创古风喜剧《孟母说》首演 轻松欢快接受国学熏陶
- 孙莉带女儿踏青晒抱多妹赏花照 满树桃花唯美似风景画
- 音乐剧《猫》深圳开演 伦敦西区班底打造最高规格阵容
- 上海儿童艺术剧场尝试特殊儿童观众剧“本土化”探索
- 马志丹工作室新人物纪录片《我的名字叫雄安》全国首播
- 《偶练》决赛夜上海环球港双子塔惊现范丞丞盛世美颜,引众粉丝围观
- 《奇葩朵朵》张若昀、马思纯被赞 “智商差CP”?网友吐槽“我也很想和物理学霸谈恋爱”
- 《暴裂无声》宋洋成最佳男主角的遗珠之选 未来选片标准以作品质量为主
网友评论
推广链接
最新文章快读
文章随机推荐
- 网红版郑爽现身与小仙女相似度高达97% 可看到正面照后惊呆了
- 赵薇哥哥为什么离婚 嫂子分走唐德影视5.2亿元股票
- 实拍西班牙斗牛士被牛刺死视频完整版照片 系30年来首例
- 商丘张民弢是哪年上的北大 张易文父亲资料
- 鲜肉鲜肉永远不皱真为他们的智商和情操感到担忧
- 没有新郎的婚礼 19岁尿毒症女孩的独角戏
- 贾乃亮渣男本质尽显,人气上涨后李小璐惨遭各自嫌弃!
- 孙菲资料背景微博揭秘 孙菲为什么身体这么柔韧
- 欢乐颂老谭结婚了吗 谭宗明背景人物分析
- 邓家佳清空微博的内幕原因是什么邓家佳火锅店开在哪里叫什么名字
- 杭州蒋经国故居开麦当劳的门店具体地址是哪里
- 喵星人才是超级英雄[7P]
- 情侣地铁当众激情舌吻两分钟小伙伴都看呆了
- 52岁男星被指骚扰女大学生 得知曝光他竟是这反应
- 唐安琪烧伤是被人故意纵火吗 易燃物意外烧伤真相
一周热门文章推荐
- 注意啦!今年七月要上映的这部电影有毒
- 这部电影的海报宣传,相信没几个人会不服
- 这首《稻香》让人声回到最初的美好
- 腾讯是远虑,优酷是近忧,爱奇艺网大究竟面临着什么情况?
- 罗志祥:我爱周扬青,全中国都知道
- 赵薇的豪宅,周杰伦豪宅,王菲的豪宅,却都输给了他的“皇宫”!
- 李易峰 变身牌技高手
- 汪峰退出歌王争夺,冠军内定,网友:投票器和浙卫节目一个性质
- 秦海璐和陈伟霆的姐弟恋为什么能打动观众?
- 又有一部让人哭得落花流水的同性电影上映了!
- 恒大雅苑小区发生火灾
- 曹张新村一车库突发大火!30多辆车被烧毁
- 温州葡萄棚金瓯大酒店厨房油烟管道起火冒烟弥漫
- 湖北50岁刑警突发脑疝因公牺牲,妻儿曾险被报复后很少拍照
- 谷城南河一建设工地发生坍塌 2人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