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法打击网络谣言,全力净化网络环境
在“人人都有麦克风”的网络时代,如果出现网络谣言,传播范围将不再局限于特定人群、特定时空,传播速度为几何级数增长。
如果任由网络谣言肆意传播,将严重扰乱网络空间秩序,甚至会引起社会恐慌。
网络谣言的定义
网络谣言是指别有用心的人员利用境内外网站、社交平台等网络介质,传播没有事实依据,且带有攻击性、目的性的不实信息。
网络谣言的类别
01
网络灾害谣言
捏造某种灾害即将发生的信息,或者捏造、夸大已发生灾害的危害性信息,引起公众恐慌,扰乱社会秩序和经济秩序。
02
网络恐怖谣言
指虚构恐怖信息或危害公众安全事件信息,引发公众恐慌,扰乱社会秩序,引起公众对政府管理的不满,影响社会稳定。
03
网络犯罪谣言
指捏造骇人听闻或令人发指的犯罪信息,引起公众愤怒、恐惧,引发公众对政府、政府工作人员或某些群体的不满,同时也影响当事人的声誉,扰乱他们的正常生活。
04
网络食品及产品安全谣言
指捏造或夸大某类食品或产品存在质量问题,引起公众对该类食品或产品的抵制,导致该类食品或产品生产者、销售者损失。
05
网络个人事件谣言
指针对某些个人而编造吸引眼球的虚假信息,侵害当事人隐私,给当事人造成负面影响甚至经济损失。
网络谣言具有夸大事件严重性、断章取义、移花接木等特点,如何辨别您所看到的事件是否真实,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进行判断:
1.文章发布的权威性。注意观察文章结尾是否有署名或标注出处,判断其是否由权威媒体或机构发布,避免被作者主观臆测带偏。
2.内容观点的客观性。阅读时应注意文章是否存在夸大事实、以偏概全、断章取义、极端言论、文不对题等表达方式。
3.浏览页面的健康性。部分平台为吸引关注,将色情、浮夸等类型的图片设置为封面,或页面含有大量广告、网络小说链接等不健康内容。
《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二十五条: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轻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
(一)散布谣言,谎报险情、疫情、警情或者以其他方法故意扰乱公共秩序的。
(二)投放虚假的爆炸性、毒害性、放射性、腐蚀性物质或者传染病病原体等危险物质扰乱公共秩序的。
(三)扬言实施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扰乱公共秩序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零五条:以造谣、诽谤或者其他方式煽动颠覆国家政权、推翻社会主义制度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首要分子或者罪行重大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二十一条:捏造并散布虚伪事实,损害他人的商业信誉、商品声誉,给他人造成重大损失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九十一条之一第二款:编造虚假的险情、疫情、灾情、警情,在信息网络或者其他媒体上传播,或者明知是上述虚假信息,故意在信息网络或者其他媒体上传播,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网警提示
公安机关网安部门在此提醒广大群众,净化网络环境,打击网络谣言,需要广大网民共同努力。希望广大网民保持理性思考,提高防范意识,积极抵制网络谣言,做到不信谣、不传谣、不造谣,携手共建清朗网络家园。
相关文章
- 「打击整治网络谣言」对网络造谣传谣坚决说“不”!
- 打击网络谣言,拒绝网络暴力
- 「网络谣言」普法宣传
- 警醒!对网上造谣传谣说“不”!
- 净化网络谣言,人人有责!
- 「打击整治网络谣言」打击网络谣言 共筑清朗网络环境
- 抵制网络暴力,文明使用网络
- 网络谣言七大套路,你都踩过哪些坑?
- 谣言为什么会容易被传播
- 什么是网络谣言,你真的清楚吗?
网友评论
推广链接
文章随机推荐
- 北京迎来首位“72小时过境免签”旅客
- 新房出现裂缝可塞硬币 建筑商曾上不良企业名单
- 潘基文:苏丹与反政府武装开启直接对话令人鼓舞
- 日本国会强行正式通过安保法案,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深夜回应
- 小贩刺伤城管获刑半年出狱 称将起诉城管
- 农村大学生的未来 令人震惊
- 小伙为救中暑晕倒女子解开其衣扣被扇耳光
- 温州“美国银行家”林春平一审被判无期(图)
- 江苏无锡高压电塔被风吹倒 致沪宁高速拥堵(图)
- 京声:月饼变“办公用品”,应重奖举报者
- 7月8日A股暴跌真相掀开一角:对冲基金跌停板上反复撤单
- 浙江东阳发生一起命案 2具女尸放皮箱浇筑胶泥
- 男子喝醉后在海边呕吐坠海 被钓鱼人发现获救
- 南京设男孩教育课是怎么回事
- 侠客岛:天津爆炸的涉事企业,到底什么来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