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频道首页 | 社会看点 | 花边杂烩 | 今日阳谷 | 生活服务 | 民俗名胜 | 房产家居 | 车行万里 | 招商加盟 | 娱乐频道 | 阳谷论坛
您所在的位置:阳谷信息港 > 资讯频道 > 今日阳谷

聊城:红红火火闹元宵

发布:2019/2/26 9:07:53  来源:聊城新闻网  浏览次  编辑:佚名  分享/转发»

  编者按 家家户户庆团圆,红红火火闹元宵。

  又是一年元宵佳节,全市上下洋溢着喜气洋洋的节日氛围,人们在文化盛宴中感受着节日的热闹。在这个特别的日子里,赏花灯、猜灯谜、吃元宵、逛庙会、放烟花……我市各地举办的民俗活动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娱乐性强,备受人们喜爱。

  东昌府区堂邑镇元宵庙会文化节上,木板年画、葫芦雕刻展示,舞龙、舞狮、秧歌、花杆舞等依次上演;莘县观城镇组织桥下村秧歌队、于沟村秧歌队等数支秧歌队,走进辖区各村庄,在家门口给群众奉上了一场文化盛宴……我市许多乡镇举办了丰富多彩的元宵节民俗文化活动,上下翻腾的巨龙和舞狮表演,让全市广大人民把节日的喜悦尽情释放,舞出了人们热爱家乡、向往幸福生活的美好情怀。

 

  2月19日,茌平县博平镇组织文艺汇演,由辖区各村村民组成的20余支队伍,进行了精彩表演。 □蒋希伟 刘琳琳

  在东昌府区堂邑镇举办的首届元宵庙会文化节上,舞龙现场热闹非凡。□张荔 郭龙君 魏立军

  在东昌府区堂邑镇举办的首届元宵庙会文化节上,小朋友在现场猜灯谜。□张荔 郭龙君 魏立军

  2月19日,东昌府区张炉集镇举办元宵节文艺汇演,各村表演方阵尽展风采。□林金彦 王娜

  开心的锣鼓敲起来

  □记者 路子强 通讯员 李红英

  2月18日,农历正月十四,乡村里依然是浓浓的年味。下午两点,伴随着铿锵有力的锣鼓声,高唐县杨屯镇“秧歌大联欢 共度中国年”在高庄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广场隆重上演。来自全镇的11支秧歌表演队伍、约300余人欢聚广场,共同庆祝2019年元宵佳节,为全社区居民奉上了一场丰盛的新春文化大餐。

  头戴彩饰、手舞彩扇、腰系彩带,加上花红柳绿的服装,秧歌队还在候场,就吸引了四面八方的群众来观看。群众或立或坐,或静观或议论,不畏严寒,期待演出的开始。

  突然,一阵急促的锣鼓声响起,杜庄村的秧歌队首先亮相,她们带来的节目是《开门红》,精彩的表演招来阵阵喝彩。接下来,各村队伍相继登台,劲爆的、舒缓的节目中,演员各展风采。夹东村带来的秧歌是《辣妹子》,该舞配以宋祖英演唱的歌曲,演员们表演得欢快、活泼,惟妙惟肖地演出了辣妹子火辣辣的个性,观众报以热烈的掌声和笑声。

  为了不使节目显得单调,秧歌表演间隙穿插划旱船、踩高跷等各种精彩的民俗文艺节目。由庄户剧团扮演的西游记人物形象猪八戒憨态可掬,他时不时地和观众互动,引来阵阵欢笑声。

  为丰富春节期间群众的文化生活,杨屯镇文化站联合文明实践分中心举办了一系列活动。其中,“秧歌大联欢”把这场“文化闹春”盛宴推向了高潮。热情奔放的大秧歌,舞出了春节的欢乐祥和,更舞出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礼赞和期望。

  杨屯镇宣传委员王勇介绍,一年一度的元宵节秧歌会是杨屯镇沿袭多年的一项传统文化活动,充分展示了基层群众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唱响了社会主义文明主旋律,有效地推动了杨屯的精神文明建设和乡村文化振兴。演出结束后,“秧歌大联欢”将在辖区内多个村庄继续上演,还有部分秧歌表演队伍代表镇政府去参加县里的元宵节文化展演。

  群众自办联欢会

  □记者 苑莘 通讯员 王春艳 亢静静

  “舞跳得好,歌唱得好,戏演得好!”2月17日,农历正月十三,在张鲁回族镇本斋广场上传来阵阵叫好声。由张鲁镇草根民族追梦艺术团举办的2019年元宵节联欢会正在精彩上演,这场由村民自导、自演的农村文化联欢会,吸引近千名群众驻足观看。

  联欢会在开场舞蹈《新年大吉》的喜庆气氛中拉开帷幕。舞蹈《正月十五闹花灯》《吉祥中国年》,歌曲《父亲的草原母亲的河》等节目反映了在党和政府的精准扶贫等政策下,广大农村发生的日新月异的变化。节目《爱的世界只有你》《相思的夜》等歌曲充分展现了青年朋友对美好爱情的向往和追求。小品《老婆和老妈》倡导的是正确处理好婆媳关系,对于推进移风易俗、树立乡风文明工作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舞蹈《东方红》等节目将整场联欢会推向了高潮。

  整场节目内容形式丰富多样,既有代表传统文化的查拳,又有富含现代元素的小品、舞蹈和独唱、戏曲等表演,更有劲爆的广场舞表演。从年近古稀的老人到儿童少年,大家各展才艺。演出的近30个节目,让掌声、欢笑声久久回荡。“通过自办联欢会,大家一起载歌载舞,不仅给村民提供了展示才艺的舞台,圆了村民心中的舞台梦,也拉近了群众之间的距离,传承了团结、友爱的精神。”镇党委副书记黄启华说。自春节以来,张鲁回族镇举办了杨村第二届春节联欢晚会、北街村春节联欢晚会、张鲁查拳展演、索南村春节联欢晚会、索中村春节联欢晚会、草根艺术团联欢会共6场,受到了群众的欢迎。

  千年古镇展新姿 多彩民俗耀堂邑

  □记者 张荔 通讯员 魏立军

  堂邑镇始建于隋开皇六年,曾被誉为“山东白雀城”,悠久的人文历史和文化沉淀,滋生了东昌葫芦、木版年画等一大批优秀非物质文化遗产;堂邑镇也是聊城市最具有历史文化和民俗特色的乡镇之一,近年来充分挖掘文化旅游资源、加大建设力度,成为东昌府区乡村文化、旅游建设的亮点。为丰富全镇居民的文化生活,展现千年古镇的深厚底蕴,正月十四、十五、十六三天,东昌府区堂邑镇举办首届“乐游千年古镇,畅享民俗文化”元宵节庙会。

  元宵节庙会开幕式上,堂邑镇党委书记靳广力代表全镇机关干部对元宵节庙会的举办寄予美好的祝愿,为全镇四万居民送上了诚挚的节日祝福。在民俗展示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木版年画摊位前聚集了众多前来观看的群众,年近七十的木版年画省级传承人郭春奎一边耐心地雕刻着木版年画,一边为群众介绍刻版艺术的传承和创新:“木版年画采用的木头大多是密度比较高的梨木,像今天这样的一个版需要雕刻接近一个月的时间。”谈及这次庙会,郭春奎面露喜色,他说,“感谢这届庙会搭建的平台,让更多的人了解认识到木版年画。步入新时代,优秀的传统文化需要传承,让木版年画不被遗忘,是我们的光荣使命!”

  郭春奎老先生刻好版之后,一旁的印刷区紧接着涂色、印刷,一张张浓墨重彩的年画就展现在了众人面前。除了传统的门神、灶王、吉祥画等“神仙”,为结合传统文化和时代要求,木版年画手艺人还独创了风景名胜木版,结合了现代元素的木版年画受到了更多消费者的青睐。

  紧挨着非遗展示区的就是葫芦雕刻展示销售区,民间艺术家通过雕刻、烙印等艺术,在形状各异的葫芦上进行艺术创作,一件件葫芦工艺品让人应接不暇。“今天赶上庙会,卖出了不少葫芦,希望能够多举办这样的民俗活动,拓宽工艺葫芦的销售渠道,把堂邑葫芦卖到全中国!”一位路西村村民说。

  锣鼓喧天,另一旁文艺表演队也得到了一阵阵观众的欢呼声和喝彩声。舞龙、舞狮、秧歌、花杆舞、花盆舞、抬花轿、跑龙船、三打白骨精、猪八戒背媳妇……欢快的秧歌扭出了人们热爱家乡、向往幸福生活的美好情怀;上下翻腾的巨龙和舞狮表演,让全镇人民把节日的喜悦尽情释放。其中扮演“丑婆”的表演者开心地说:“虽然脸化成这样,但是我感觉自己一点也丑,一方面我们可以锻炼身体,另一方面给人们带来快乐,我们也是由衷地感到幸福!”

  庙会上,最开心的莫过于小朋友了,因为可以看文艺表演,还可以吃各种特色小吃。猜灯谜活动也吸引了很多小朋友热情参与,有不少小朋友还赢得了奖品。“这次庙会办得真好,让我们重新体味到了小时候的感觉,都说现在过年没有年味了,但是庙会让我们找回了童年,也让我们的孩子充分学习民俗文化,热热闹闹地过元宵节!”一位村民告诉记者。

  秧歌队来到家门口

  □记者 蒋红帅 通讯员 种佳惠

  锣鼓喧天春意浓,秧歌欢腾闹元宵。近日,莘县观城镇组织了桥下村秧歌队、于沟村秧歌队等数支秧歌队,走进辖区各村庄,在家门口给群众奉上文化盛宴。踏着激昂的鼓点,和着喜庆的乐曲,各支秧歌队身着鲜艳的服装,以其惟妙惟肖的扮像和各具特色的绝活轮流登场,节目精彩纷呈、引人入胜。

  在西街村表演现场,由桥下村秧歌队表演的滑稽秧歌一上场就引发了围观村民的阵阵喝彩。黑棉袍,绿裙子,脸上还有个大瘊子,由队员高大哥男扮女装的媒婆,时而腾跃,时而扭捏,时而火爆热烈,时而即兴狂野,“王婆戏耍烟袋”惹来观众一片笑声。随后,该队带来的扇子舞《我祝祖国三杯酒》、舞蹈队新编“西天取经”、高跷迎新春……场上的节目个个精彩。“快看,扭秧歌的还有小孩儿呢。”人群中的一声叫喊将人们的视线引了过来。原来,于沟村秧歌队中的少儿高跷队登场了。金黄色的演出服镶嵌着红边透着浓浓的喜庆,加上手中的玫红大绸子一舞动,气氛顿时嗨了起来。孩子们时而扭秧歌、时而跳舞蹈,伴奏音乐还配上了时尚的电子音乐,让人们不禁感慨:原来大秧歌还可以这样扭。“我们这是新式秧歌,传统音乐加上电子音乐,秧歌碰撞现代舞,是对秧歌的一种创新!”秧歌队队长告诉记者。“现在我们的日子越来越好了,欢快的秧歌都扭到了家门口来闹元宵。”在西街村,一位观看扭秧歌表演的村民高兴地告诉记者,“原来过年就是‘吃吃喝喝麻将上桌’,还不是因为娱乐活动少没地儿去吗?文化活动都送到家门了,谁还在家坐得住?”

  春节期间,观城镇在着重安排秧歌进村活动的同时,进一步丰富表演形式,各村充分挖掘民间艺术,组织有关民间文艺、秧歌、舞狮、广场舞等传统文化娱乐活动,各村同时发挥民间文化班底职能,进一步丰富群众的文化娱乐生活。

  呼唤更多的“农味”文化

  □郝凯

  载歌载舞、敲起锣鼓、舞动龙狮、非遗表演、接地气的小品……连日来,我市以迎新春、闹元宵为主题举办了一场场“村晚”——村庄文化晚会。台上,村民演得起劲;台下,大人小孩喝彩不断。

  现在农村富裕了,农民对文化生活需求更高了。高新区今年村村都有“村晚”,有的为村里的好媳妇、文明户等现场颁奖,有的把乡村“压箱底”的稀有剧种搬上舞台,这种村民自编自演的文化形式,满足了农村文化需求,也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乡村文化生态,成为乡风文明的载体。

 

  农村是文化的大舞台。让农民的精神世界丰富起来,让乡村的传统文化活起来,我市“村晚”火起来的现象值得文化工作者关注和思考。望得见山水、记得住乡愁,不是追求乡村和城市一个样,而是要尊重不同城市和乡村的不同文化,遵循乡村自身发展规律,保留乡土味道。农民是农村的主人,培育文明乡风,要尊重农民的意愿。乡村文化建设不能一个模式 “齐步走”,要因地制宜,在开发中传承,从农民最关心的问题、农民最迫切的需求切入,让乡村文化更有“农味”。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评论加载中...
推广链接

网站首页 | 分类信息 | 企业商圈 | 网上商城 | 你问我答 | Blog | 阳谷论坛

免责声明: 本站所有新闻文章来源于网络,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新闻文章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特别声明:视频、图文版权属于原作者,如构成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删稿请发至邮箱:4143080@qq.com)

Copyright © 2003-2009 www.yanggu.tv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