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频道首页 | 社会看点 | 花边杂烩 | 今日阳谷 | 生活服务 | 民俗名胜 | 房产家居 | 车行万里 | 招商加盟 | 娱乐频道 | 阳谷论坛
您所在的位置:阳谷信息港 > 新闻频道 > 生活服务

南开大学周其林院士:为学生打开创造世界的大门

发布:2018/9/11 17:09:21  来源:阳谷信息港  浏览次  编辑:佚名  分享/转发»

南开大学周其林院士:为学生打开创造世界的大门

来源:中国教育报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热烈庆祝第34个教师节,广泛宣传新时代人民教师教书育人优秀事迹,引导广大教师争做党和人民满意的“四有”好老师,更好地担起学生健康成长指导者和引路人的责任,在全社会进一步营造尊师重教浓厚氛围,今年5月以来,教育部联合中央媒体开展了2018年度全国教书育人楷模推选活动,推选出了10名2018年全国教书育人楷模。从今日起,推出“走近2018年全国教书育人楷模”特别报道,向读者展现他们的先进事迹。敬请关注。

“化学能够创造出这个世界原本没有的东西,是一门非常迷人的学科。我做的最重要一件事,就是为学生打开创造世界的大门。”——周其林

在学生们眼中,他是严师也是益友,帮他们理解规则的重要,建立对科学的审美,带领他们攀越一座座前沿课题的山峰。

在同事眼中,他是“勤奋”二字的代名词,在他的影响下,大家无论在教学还是科研中都不敢有丝毫懈怠。

在同行眼中,他是有机化学领域的一面旗帜,不仅成果频出,且大多关注祖国的建设与发展,是心怀大爱的科学家。

他就是刚刚获得全国教书育人楷模称号的中国科学院院士、南开大学教授周其林。

从农村知青到中科院院士

1977年,高考制度的恢复让中国的年轻人一片欢腾。当时,周其林是南京农村的一名普通回乡知青,耕田、除草、收割是他生活的全部。得知恢复高考的消息后,他重新拾起已荒废几年的学业,在工作之余刻苦攻读。1978年,21岁的周其林以物理91分、化学89分的高分,成为兰州大学化学系的学生。

从农田到课桌,周其林万分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抓紧一切时间读书。从小在南方水乡长大的周其林最初并不适应兰州寒冷干燥的气候环境。寒冷的冬季,他经常在宿舍熄灯后坐在路灯下看书,久而久之冻出了风湿性关节炎。大学毕业时,周其林明确了自己的人生方向——从事有机化学的基础研究。

本科毕业后,周其林在中科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接受了严格的有机化学训练,获得了博士学位。随后他相继赴德国、瑞士、美国从事博士后研究,为日后的科学研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999年对周其林来说是一个特殊的年份,这一年他受聘教育部“长江特聘教授”一职,来到南开大学任教。南开大学的有机化学实力很强,学生素质高,加之学风严谨,为周其林安静地做学问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周其林的课题组主要从事金属催化的有机合成反应、不对称催化、手性药物合成等研究。创造和发展精准、高效的合成方法与技术是当前合成化学研究的前沿领域。因具有高效、原子经济的特点,不对称催化已成为合成化学关注的焦点,并为社会创造了丰富多彩的手性物质。手性催化剂是不对称催化的关键,它决定了反应的效率和选择性。在过去的研究中,虽然已出现许多手性催化剂,但真正对多种反应都有效的所谓“优势手性催化剂”仍然是凤毛麟角。周其林潜心10余年,针对不对称催化反应的效率和选择性这一核心科学问题,设计发展了一类全新的手性螺环配体骨架结构。从这类骨架结构出发,合成了系列手性螺环配体和催化剂,共计数百个。这些催化剂被国内外同行称为“周氏催化剂”,如今已成为合成化学中一个不可或缺的工具,不仅被全球40多个研究组借鉴使用,还被多家制药公司用于手性药物的生产。

2009年,周其林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与他同时当选院士的,还有他在兰州大学读书时的同学涂永强。这在旁人看来非常罕见的事,在周其林看来却很正常:“我们那一代人曾因时代原因被耽误过大好青春,因此在重新获得学习机会后,都会如饥似渴地汲取知识,努力上进。而且,兰州地处偏远,跟繁华大都市相比诱惑少,学生更能潜心学习,心无旁骛。”

通过实验来教育和培养学生

南开大学化学学院副院长朱守非曾在周其林门下攻读研究生。周其林对他影响最大的,是对教学与科研的关系的理解。

周其林不止一次对学院的教师们提出这样一个问题:我们在高校里做基础研究的最大意义是什么?他给出的答案是:通过实验来教育和培养学生。在他看来,将学生引领到学科前沿,帮助他们学会探知未知世界的方法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将他们培养成栋梁之材,才是高校科研工作的根本意义。正是基于这样的理念,周其林创造出一套颇具特色且行之有效的教育教学方法。

在南开大学化学学院,新生一入校就要进行“当代化学前沿”这门课的学习,先是通过大班教学了解化学前沿课题,再从能源、环境、催化、材料等方向确定自己的兴趣点,查找资料后在相应的小班进行5分钟讲解,最后由教师进行3分钟点评。“周老师创造的这种教学方法,能够帮助学生从大一开始就接触化学前沿领域,同时通过查找资料初步了解一些科研方法,对他们今后的发展大有裨益。”朱守非说。

为了让学生们不但学到知识,而且学会勤于思考,学会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周其林在课堂上想了很多办法,除了在讲课中尽量通俗易懂外,还增加了互动环节,要求学生在课堂上多提问、随时提问,并将学生提问的多少和回答问题的水平计入平时成绩。渐渐地,学生们从一开始的不适应,到后来积极主动地提问,甚至为了提出高水平问题而在课下查找各种资料。在周其林的课上,真正想学知识的学生多了,想混学分的学生少了。

周其林还努力创造条件,让学生参加国内和国际学术会议,开阔眼界。他认为,参加学术会议能加深学生对本领域研究现状的认识,和一些知名学者面对面的讨论能开阔学生的研究思路。2007年,他和同事们争取到企业的支持,设立了国内第一个学术会议奖学金,资助大批学生参加国内和国际学术会议。

在南开大学,几乎人人都知道,“大学者”周其林的课题组面向全校学生开放,无论是本科生、硕士生或博士生,只要对他的研究方向感兴趣,都可以到他的实验室里体验一番。2003级哲学系学生宋颂在大三时决定转到自己一直感兴趣的化学系。在周其林的课题组中,他从最简单的实验操作练起,一步一个脚印地学习,最终成了周其林的博士生。

与学生一起探索未知的化学世界

2014级直博生李茂霖于大三下学期进入周其林的课题组。与其他刚进入课题组的学生一样,李茂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了解做学问的“规则”。“那时候,半个月只做一个实验是经常事。反复地做同一个实验,去掌握每个实验步骤的规则,在这一过程中我对实验也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李茂霖说,那段日子为他后来做研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评论加载中...
推广链接

网站首页 | 分类信息 | 企业商圈 | 网上商城 | 你问我答 | Blog | 阳谷论坛

免责声明: 本站所有新闻文章来源于网络,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新闻文章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特别声明:视频、图文版权属于原作者,如构成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删稿请发至邮箱:4143080@qq.com)

Copyright © 2003-2009 www.yanggu.tv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