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频道首页 | 社会看点 | 花边杂烩 | 今日阳谷 | 生活服务 | 民俗名胜 | 房产家居 | 车行万里 | 招商加盟 | 娱乐频道 | 阳谷论坛
您所在的位置:阳谷信息港 > 新闻频道 > 生活服务

中科院孙衍刚研究组:痒了要挠,挠了更痒,怪谁?

发布:2018/12/18 15:24:38  来源:阳谷信息港  浏览次  编辑:佚名  分享/转发»

来源:学术经纬

身上某个部位感到痒痒,手不由自主地伸过去抓抓,结果越抓越痒,越痒越抓……如此令人抓狂的事儿,你遇到过吗?

引起痒这种感觉的因素很多很多。过敏反应,皮肤病变(例如湿疹、牛皮癣),有刺激性的化学物质,伤口结痂,寄生虫,怀孕,癌症(例如淋巴瘤、黑色素瘤)和癌症治疗,都可能使人感到阵阵瘙痒。

感到痒的时候难免会做出挠的动作,这种瘙痒反应有时难以自控。然而,小挠怡情,大挠伤身。对于一些慢性痒患者来说,无法控制瘙痒引起的过度抓挠行为常常造成皮肤和深层组织损伤,严重影响生活质量。

中科院孙衍刚研究组:痒了要挠,挠了更痒,怪谁?

大脑如何加工处理痒觉,人们对此知之甚少。脑功能成像技术等一些研究提示,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与痒觉有很强的相关性,但这个脑区更“出名”的功能在于对痛觉的处理,在调控痒觉方面是否发挥重要作用基本上没人知道。

孙衍刚组的研究人员用组胺(荨麻疹和蚊子叮咬后感觉到痒就是因为体内细胞分泌了组胺这种物质)或氯喹(一种抗疟药物,引起的瘙痒无法被抗组胺药缓解),给小鼠制造出瘙痒的感觉。与此同时,研究人员利用神经元活性标记分子追踪到了小鼠导水管周围灰质的一群神经元,并在小鼠挠痒过程中记录了这个脑区的神经活动,发现电活动明显增强。

进一步研究找到了这群神经元共有的分子特点,它们会产生一种叫“速激肽“(tachykinin 1, Tac1)的神经肽。杀死或抑制这群速激肽神经元后,小鼠的抓痒行为明显减少。相反,直接刺激这群神经元,即使没有受到组胺或氯喹等致痒物质的刺激,这群神经元也会通过下行环节——脊髓神经环路中传递痒觉信息的神经元,使小鼠自发出现强烈的抓痒行为。

中科院孙衍刚研究组:痒了要挠,挠了更痒,怪谁?

▲本研究的负责人孙衍刚研究员(图片来源:中国科学院)

此项工作主要由孙衍刚课题组博士研究生高郑润、陈文振、刘明哲共同完成,课题组的其他成员积极参与,并得到了神经所许晓鸿研究员与广州医科大学万丽教授的大力协助。本工作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1771158)和中科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XDBS01000000)的资助。

中科院孙衍刚研究组:痒了要挠,挠了更痒,怪谁?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评论加载中...
推广链接

网站首页 | 分类信息 | 企业商圈 | 网上商城 | 你问我答 | Blog | 阳谷论坛

免责声明: 本站所有新闻文章来源于网络,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新闻文章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特别声明:视频、图文版权属于原作者,如构成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删稿请发至邮箱:4143080@qq.com)

Copyright © 2003-2009 www.yanggu.tv All rights reserved.